尹浩冰:循梦而行,向阳而生-全讯新

尹浩冰:循梦而行,向阳而生
日期: 2023-10-31 作者: 供稿单位: 融媒体中心

浙江师范大学纪委副书记、纪检监察室(纪委办)主任尹浩冰。图片来源 受访者本人


尹浩冰,浙江师范大学纪委副书记、纪检监察室(纪委办)主任。浙师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998届毕业留校,曾任校保卫处处长、校党委学工部(人武部)副部长、校学生处副处长、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职业技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人文学院团委书记(学工办主任)、艺术学院团委书记(学工办主任)、政法系组宣干事等。曾担任校演辩协会、校戏曲协会、阿西剧社等学生社团指导老师。曾连续两届被评为“浙江省高校优秀辅导员”,曾获浙江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浙江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工作者、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浙江省高校优秀学生社团指导老师等荣誉称号。


尹浩冰在全省名师辅导员培训班上发言。图片来源 受访者本人


怀立师之本,尽为师之德。从青葱岁月走向不惑之年,心中的热爱永不熄灭。他始终在热爱的领域,用自己的光照亮另一束光。他就是浙江师范大学纪委副书记尹浩冰。


看!这就是“六边形战士”的成长之路


1994年,成绩优异的尹浩冰从中等师范学校考进浙江师范大学政法系,主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时期的尹浩冰名字前总标有各种各样的头衔: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学院团委副书记……许是验明了“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这句话,校园内总能看到尹浩冰为学生工作奔波忙碌的身影。凭借踏实肯干的态度和高效的行事风格,尹浩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六边形战士”,在大学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回忆起那段时光,尹浩冰感慨地说:“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学生时代,那一定是充实。”


于尹浩冰而言,戏曲是大学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尹浩冰从小生活在拥有浓厚戏曲氛围的家庭之中,奶奶对婺剧的热爱为他打开了戏曲的大门。在娱乐活动匮乏的年代,戏曲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了趣味,逢年过节,村里就搭起戏台子唱婺剧,耳濡目染下,一颗戏剧的种子在尹浩冰心中悄然萌芽。大学时周舸岷老师的京剧欣赏选修课,将他与戏曲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两人在京剧方面一拍即合、相谈甚欢,尹浩冰还常利用课后时间向周舸岷老师请教京剧知识。1996年9月,在周舸岷老师的提议下,“浙师大戏曲协会”前身之一的“师大师生京剧联谊会”正式成立,作为学生发起者的尹浩冰将自己心中的戏剧种子撒向了浙师大的土壤。自此,周末文科楼的教室中,常常传出拉唱和欢笑的声音。


学生时代的尹浩冰也是学校演讲和辩论的排头兵,无论是日常训练还是正式比赛,他都活跃其中、乐此不疲。中等师范时期在口语方面的培养,让尹浩冰受益匪浅,从正音等理论课程到实际口语表达训练,从绕口令到绘声绘色讲故事,从转述、描述到朗诵、演讲、辩论,他逐渐从一个带着乡村口音的孩子,成长为能够在新生演讲赛中一举获得全校第二的闪耀明星,在日复一日从不间断的努力中,尹浩冰向着梦想的高光时刻迈进。1997年12月,尹浩冰和三位同学一起,代表浙师大参加全省大学生演讲赛,获得了全省第七的好成绩。


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了尹浩冰学生生活中最绚烂的部分,活动对于他来说像是一种调节自己的娱乐方式,而足履实地的学习,则是他稳步向前的奠基。教授原著课程的强羽旼老师是他心中理想学者的模样——每天带着装有讲义和毛巾的塑料袋,写着密密麻麻笔记的小纸片在讲义上黏成一串,写完粉笔字便转身拿毛巾擦擦手再擦擦嘴,却从未注意学生的诧异,沉浸在课堂与学识中的老者像是立在尹浩冰脑海中老师的标杆,成为他努力的目标。多年之后回忆起老先生,尹浩冰仍是心怀崇敬。


从台前到幕后,不变的是热爱


1998年,大学毕业的尹浩冰留校工作。工作的压力与忙碌常常令他自顾不暇,“面包加水”也成了他的家常便饭。尽管如此,尹浩冰并未放弃多样的活动,他的身影总是活跃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从原来舞台的展示者变成了幕后的指导者,尹浩冰以另一种身份,在舞台背后继续贡献力量。他过去长期担任校演讲与辩论协会、阿西剧社、戏曲协会的指导老师,并多次作为评委、导师参加学校内各类文体活动。


在初阳学院第十三届新生演讲赛决赛上作点评。图片来源 受访者本人


2001年,为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人文学院成立了多个学生活动组织。为更有效地凝聚社团人才、统筹社团活动,时任人文学院辅导员的尹浩冰带头建立“社团联合会”(后改名为“社团管理委员会”)。在他的带领下,一批社团骨干成长起来,精品社团脱颖而出,推动阿西剧社、儿童文学社、红楼梦研究会等社团走向学校社团前列,为整个学院乃至学校的社团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劲的动力。


尹浩冰在阿西剧社担任指导老师的日子,见证了阿西剧社一步步发展壮大,走向全国。在剧目编排的过程中,尹浩冰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剧本的把控到后勤的保障,他尽其所能、亲力亲为。无论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编排的原创话剧《红色记忆》,还是改编自浙师大1999级学生真实故事的《带着妈妈去支教》,演出后都获得了令人惊喜的奖项。2009年,话剧《沧海月明》入选全国大学生戏剧节,荣获金刺猬大奖、最佳剧本奖、优秀剧目奖,收获了广泛关注。在经过客座教授余华的同意后,阿西剧社改编而成的《活着》也取得了极大成功,获得了余华老师的诚挚肯定:“与阿西剧社的同学们在一起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他们对《活着》的改编非常的成功。我在这里谢谢他们。”


阿西剧社取得的累累硕果背后,是一遍遍用心打磨的剧本,是一次次深夜排练的身影,更是一次次面对困难时的咬牙坚持。阿西剧社的剧本第一次被选中参加全国大学生戏剧节时,剧社面临着缺少资金的困境,登上更大舞台的梦想被迫搁浅。虽有师生努力筹资,却还有着六千元的空缺,尹浩冰转而向时任人文学院院长说明了这一困难。出乎他的意料,院长在了解情况后,果断出资支持并表达了极大鼓励。这无疑是对尹浩冰、对阿西剧社的一大肯定。怀着感恩之心,阿西剧社不负众望,一举拿下金刺猬奖。


让尹浩冰印象最深的是2006年阿西剧社的毕业大戏《切·格瓦拉》,社长章强对尹浩冰老师发出了邀请,请他参演角色,参与毕业大戏的编排。这份邀请信让尹浩冰感受到了学生对他的信任与亲近。重回舞台的那刻,在他心中流淌的不仅是重返舞台的喜悦,更有作为老师的欣慰。


长期的忙碌再加上不规律的饮食习惯,让尹浩冰的身体状况亮起了红灯。很多人不理解他为什么不好好休息,而把大量的业余时间贡献给社团,可只有尹浩冰清楚,这就是他的热爱与责任。演辩协会会员杨秋回忆,当时,尹浩冰老师因高血压住院,刚出院不久,医生再三叮嘱不能劳累激动,但他还是坚持听完3个多小时的学生演讲,并把所有选手留下,逐一点评,亲自示范。当所有学生与尹浩冰告别时,他已经累得说不出话来。正是因为他的认真、他的负责、他的奉献与执着精神,使得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社团人脱颖而出。无论是在台前还是幕后,尹浩冰一直坚守在自己热爱的土地上,不断耕耘,他所释放的光芒永远照亮着一片天地。


做一个有人间烟火气的“老总”


时光荏苒,自1994年来到浙江师范大学,尹浩冰在浙师大已经度过了近三十个年头,这里切切实实成为了他的另一个家。三十年间,尹浩冰先后担任过艺术学院、人文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的辅导员,积累了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尹浩冰认为尊重、爱护学生是立业之基,而慎独、自我约束是立身之本。他深深地扎根在学生工作这片热土之上,用心感受着学生的想法和特点——法学的同学勤思善辩,音乐学的同学活泼外向,美术学的同学内敛含蓄,汉语言文学的同学率真朴实,历史学的同学则是务实周全。面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他用心感受,用爱浇灌,不断调整自己的育人方式。


“尊重学生”是尹浩冰一直坚守的理念。在艺术学院担任辅导员期间,尹浩冰曾在红楼遇到一个美术系的学生,并马上唤出其名字打招呼。当他喊出那位学生的名字时,学生感动的神情直击他的心灵,“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件事,从这以后,我就意识到一定要尊重学生,一个小小的举动可以给学生带去温暖”。而记名字对于尹浩冰而言,确实是极为稀松平常的事,艺术学院当年628个学生的名字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从事辅导员工作13年来,他“以院为家”,将大部分时间都倾注在学生身上,将尊重学生这四个字落实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我坚信这是一份能收获快乐、收获感动的工作,是一份有意义的工作,我无怨无悔”。


在学生间,尹浩冰有一个有趣的外号——“老总”。这个源于学生时代的昵称取自他当时担任的团总副书记之职,彼时的他穿梭于各项社团和学生活动之中,肩负着统筹全局的重担,久而久之,同学们便也亲切的称他为“老总”。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他,这个为他量身定制的外号也就跟随着他,一届又一届地传了下来。“我很喜欢大家这么叫我,因为这听着格外亲切。”尹浩冰笑着说。在严谨负责的工作之余,尹浩冰擅长厨艺,他常在周末邀请学生到家里做客,亲自下厨做几道家常菜。厨房升腾的烟火气,饭桌上的欢声笑语,在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尹浩冰的书房被评为“藏书之家”。图片来源 受访者本人


尹浩冰家有藏书千册,穿越古今、横跨中西。为了这些“书宝贝”们住得舒适安逸,尹浩冰把最好的房间让给了它们。每逢阅读时,他便拉开窗帘,让书籍沐浴日月光辉。阅读完毕,再用报纸为它们遮挡灰尘,关门闭窗,小心翼翼地呵护,生怕它们受风吹雨打。尹浩冰戏言:“现在我最大的财富就是这些书,它们比我自己还宝贝。就算来了小偷,他们也只能欣然而来,哀叹而去,他们不懂这其中的价值呀。”


三十载匆匆而过,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如今桃李满天下的“老总”,尹浩冰始终坚定地走在自己的航道上,足履实地,躬身前行,所过之处留下阵阵芬芳,影响着身后的人们。


【桃李情深】


如师友,如兄长,满身浩然正气,一片冰心可鉴。尹老师酷爱看书,藏书更是丰富,举手投足间总是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以他独有的人格魅力让身边的人如沐春风。无论为人、为学、为事,他都躬身践行明道信道方能传道,在我们遇到思想困惑的时候拨开云雾见蓝天。一起在橘子洲头重温信仰的味道,一起诵读交流《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起挑灯备战辅导员大赛全国决赛……非常感恩,尹老师一直在润物无声地引领我们成长。


(浙江师范大学宣传部教师程松泉)


本科毕业已16年,每每在校园里遇见尹老师,仍如做学生那会,亲切地称呼他“老总”。他,总是一丝不苟地指导每一次党团活动,总是叮嘱学生要上好每一门课、读好每一本书,总是关怀着、期盼着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人与人总相逢,我们在记忆中的链接都不会被时间割断。尹老师学识渊博,旁征博引,党史校史教育课精彩纷呈;工作认真,亲力亲为,全程指导学生活动、党团建设、暑期社会实践,精准指导学生专业素养和师范技能提升;亲切和善,我们常说尹老师的说话声如同他穿着黑布鞋的脚步声,和软却有力量,守护学生健康成长。君子养吾浩然气,尹老师人如其名,不忘初心,育人育才。


(浙师大教务处教师陈菲艳)


尹老师于我而言,亦师亦友,是我学生时代的灯塔,也是我职业道路上的引路人,我们亲切地称呼他为“老总”。“老总”家有数千册藏书,曾被评为学校“十大藏书家庭”。他时常跟我们分享收获新书的喜悦。看着他满架的书,我们对学识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在生活中,“老总”常常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亲自下厨给我们做好吃的,师生距离在烟火气中逐渐拉近。在他的影响下,我也选择成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初入职场,他是我的实践导师,鼓励我不断探索,在育人中找到自己的价值。遇到困惑时,他勉励我说:“我们的工作,哪怕只有让一位同学受益,也是值得的。”就这样,我一步步不断坚定从事思政工作的信心决心。


(浙师大人文学院教师陈海峰)

 

【师说心语】


作为一名学校管理工作人员代表获此奖项,我觉得这不仅是学校对我个人的肯定和鞭策,更是对辛勤工作在学校管理一线的所有工作人员的认可、肯定和重视,荣誉属于所有“管理人”。


我在浙师学习、工作快三十年了,这里于我而言,是母校、是工作单位,更是自己的家了。作为家庭成员,我当然希望自己的家园越来越美、家庭成员成长得越来越好,更希望浙师这个家发展得越来越快,为此,我愿意为之努力工作。也希望每一位“浙师人”——无论你身处何地、从事何种工作,都能为我们这个“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编辑:朱睿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