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篇慷慨激昂的诗文、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段段精彩的解读……《沁园春·长沙》《邓小平之歌(节选)》《我爱这土地》等百篇红色经典诗文,经人文学子搜集整理、精心解读,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诗文是时代精神的象征。人文学子通过搜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红色诗文或自主创作红色诗文,挖掘并展示诗文背后的故事与文化,开展红色经典诗文朗诵大赛,汇编红色诗文集,传颂党领导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与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以红色诗文增强红色记忆,传递红色精神,筑牢红色信念。这部百篇红色诗文集,涵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集中展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
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李翔翔表示,深入学习“四史”,有助于学子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担责,新时代青年应坚守人民立场,践行使命担当,真正做到“为人文之人,为人文之文”。
为深入了解诗文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背景,人文学子追随红色足迹,走访红色故地。艾青故居之行结束后,汉语言文学184班陈丽芳深受触动,就《我爱这土地》一诗展开资料搜集。她利用专业知识,以诗文意象运用、创作手法为切入点,分析诗文艺术特色,感悟诗人情怀。“诗歌是时代的缩影。峥嵘岁月,无数诗人以笔为戈、保家卫国,这点最令我感动。”
通过传颂经典诗文,人文学子深刻领悟党的智慧与精神。《沁园春·长沙》解读者张艺介绍,毛泽东提出“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根本动力”这一创造性论断,来自他对革命问题、国家命运的思考。这首诗昭示着:要实现伟大革命理想,必定需要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在人文学子的个性化解读下,红色诗文焕发出新的生机。学子们纷纷表示,要将此次活动体悟到的理想信念与实际行动结合,主动学习更多党的知识。前辈精神须由后辈传承、发扬,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所作为。
时代塑造青年,青年担当使命。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莫世亮指出,时代的性格就是青年的性格,时代的精神就是青年的精神,学子们应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让红色精神成为追梦源动力。
编辑:赵菡婧